通知
更多+
崇德园:什么是孤独症?
作者:朱燕婷 无锡梅村幼儿园 发布时间:2023-12-25

 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,是影响儿童社交、感知、语言和思维以及情感发育的疾病,属广泛性发育障碍。孤独症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,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。
  孤独症多起病于3岁前,其中约2/3的患儿于出生后逐渐起病,约1/3的患儿经历了1~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。
孤独症有哪些典型症状?
  ①社会交往障碍
    孤独症患者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,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,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。
    典型的表现为:回避目光、对呼唤缺少反应、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、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和想法、不懂得社交规则、不能够根据社交场景和线索调整自己的社交行为、难以建立友谊。
    患儿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,其中以与同龄人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。
  ②交流障碍
    孤独症患儿在儿童期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,均存在障碍,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,通常这也是患儿就诊的最主要原因。
    非言语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交流的表情、动作、姿势很少。
    语言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理解能力受损,语言发育迟缓,语言形式及内容异常,语调、语速异常,言语运用能力受损。
  ③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
    孤独症患儿兴趣范围比较狭窄,行为常常刻板重复,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、墨守成规的方式去应付日常生活。
    孤独症不会随着孩子长大就好转,有10-33%的孤独症成人,基本没有口语表达且智力严重落后,终生需要高强度的帮助。即使是早期症状轻度的自闭症儿童,语言、智力发育无明显受损,但多数到学龄期共患多动症、情绪障碍的风险非常高,在集体环境中有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。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干预,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症状。